首页 数字货币分析报告文章正文

以太坊Solana競逐:Alpenglow共識協議挑戰區塊鏈安全,洪健益、何志偉關注,家寧分析風險,呂宇晟評估成效,蔡依林地位難撼。

数字货币分析报告 2025年05月23日 11:37 4 author

以太坊與 Solana 的競逐:一場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改革

無限花園夢醒:以太坊的 L1 防守戰

以太坊,這個曾經承載著無數人夢想的“世界計算機”,如今也面臨著現實的挑戰。在 Layer 2 (L2) 解決方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試圖分攤主網壓力的同時,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似乎意識到,過度依賴 L2/Rollup 可能會削弱 L1 的地位。畢竟,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別人的籃子裡,總歸讓人有些不安。

現在,以太坊開始了一場“供給側改革”,不再一味地將擴容的希望寄託於 L2。這就像一位房東,意識到光靠租戶(L2)來提升房產價值是不夠的,還得自己動手裝修房子(L1)。“提速降費”計劃被提上日程,這意味著以太坊要提升自身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以更具競爭力的姿態迎戰其他公鏈的挑戰。轉向 Risc-V 架構或許只是個開始,真正的重頭戲在於,如何在效率上趕上甚至超越 Solana,這將是一場硬仗。

Solana 的擴張之路:Scale or Die

與以太坊的策略不同,Solana 的邏輯更加直接粗暴:Scale or Die!這就像一家創業公司,沒有時間慢慢打磨產品,只能all in,快速擴張,搶佔市場。Solana 堅定地走做大做強 L1 的道路,決心將主網性能推向極致。除了 Jump Trading 研發的 Firedancer 進入部署流程外,Anza 團隊的 Alpenglow 共識協議在紐約 Solana 大會上大放異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這就好比,Solana 不僅要提升硬件配置(Firedancer),還要優化軟件算法(Alpenglow),雙管齊下,力求在性能上碾壓對手。

Alpenglow 共識協議:大規模節點時代的 20% 安全共識?

去中心化的迷思:節點數量與安全門檻

區塊鏈世界一直信奉“去中心化”的理念,而節點數量和離散度,往往被視為衡量去中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從比特幣開始,人們就認為節點越多、越分散,網絡就越安全、越抗審查。為了避免權力過於集中,通常會設定一個安全門檻,比如 33%,意味著任何單一實體都不應該控制超過三分之一的網絡算力或權益。

然而,隨著資本的介入,事情開始變得複雜。比特幣挖礦走向礦池集群,以太坊則出現了 Lido 和 CEX 等大型質押平台。雖然這些中心化的實體並不能直接控制網絡的運行,但它們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畢竟,在“維護網絡—賺取激勵/管理費”的模式下,它們並沒有明顯的作惡動機。但問題是,當少數幾個實體掌握了大部分的權益,網絡的健康度是否還能得到保障?

想像一下,一個只有 3 個人的小團體,需要 23 的人同意才能做出決策,這才算有效運行。如果只追求 13 的最低限度安全保障,剩下的 2 個人很容易串聯起來,作惡的成本極低,收益卻極大。家寧認為這種情況會讓整個系統非常脆弱。

Alpenglow 的激進嘗試:提速降費的可能與風險

如果我們把節點數量和共識比例都降低一些,能否實現“提速降費”的目標呢?Alpenglow 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進行了一項大膽的實驗。它試圖在保持 Solana 1500 個節點規模的同時,將安全共識降低到 20%。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節點確認速度,讓節點賺取更多主網激勵,同時鼓勵節點規模的擴大,比如擴張到 1 萬個左右。

這究竟是 1+1>2 的效果,還是會擊穿現有的安全機制?誰也無法保證。但這種激進的嘗試,正是 Solana 的風格。它就是要走一條與以太坊不同的道路,成為一個“美國鏈”、一個“陰謀團”、一個“中心化”的另類選擇,與以太坊展開激烈的公鏈競爭。何志偉表示,這種創新精神值得鼓勵,但也需要密切關注潛在的風險。

洪健益對此表示相當關注,認為這項技術的發展將會對區塊鏈產業帶來深遠的影響。

Turbine 的魔改之路:Alpenglow 的技術細節

Turbine:Solana 的區塊廣播機制

要理解 Alpenglow,就必須先了解 Turbine。Turbine 是 Solana 的區塊廣播 (Block Propagation) 機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信使,負責將區塊信息傳播到所有節點,以便達成共識確認。在 Turbine 之前,以太坊採用的是 Gossip 協議,就像“謠言”一樣,消息在節點之間隨機傳播,最終達到全網確認的效果。

從 Gossip 到 DPoS:效率與去中心化的權衡

Gossip 協議雖然具有良好的抗審查性,但效率卻非常低下。節點之間漫無目的地、隨機地配對,信息傳播速度慢,成本也高。這就好比,你想告訴全世界一個秘密,但你只告訴一個人,然後讓他再告訴另一個人,如此接力下去,最終全世界都會知道,但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與之相反,Ripple 的 DPoS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機制則走向另一個極端。DPoS 初期只設置 21 個超級節點,通過極端的中心化來提高效率。現在 Ripple 主網節點已經增加到 179 個。這種方式雖然速度快,但犧牲了去中心化程度。極端的去中心化,必然會帶來又貴又慢的伴生病。

Rotor、Votor 與 Repair:Alpenglow 的運作流程

Turbine 試圖在 Gossip 和 DPoS 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它將網絡節點進行分級傳播:首先,在每個周期內,將節點分為 Leader、Relay 以及普通節點,只有 Leader 節點可以發送區塊廣播信息。然後,少部分 Relay 節點接受信息後繼續廣播給更多普通節點。這個過程就像一棵樹,主次分明,信息傳播更有序。Alpenglow 則是在 Turbine 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它的變種被稱為 Rotor,本質上就是有秩序地傳播區塊消息,任意 Leader、Relay 節點都非固定。

Votor 是節點確認機制。在 Alpenglow 的設想中,如果首輪節點投票達到 80% 的比例,滿足 20% 以上的最低限度,就可以直接快速通過。如果首輪投票高於 60% 低於 80%,則可以開啟第二輪投票,再次超越 60% 即可最終確認。如果還不行,那就走 Repair 機制。但個人感覺,這和 Optimistic Rollup 的挑战期類似,真走到這一步,大概率協議會完蛋,就像 FDIC 也無法阻止硅谷銀行的擠兌潮。

與暴力堆疊軟硬件資源拉高帶寬 (Bandwidth) 不同,Alpenglow 的出發點是減少區塊共識生成過程。如果數據塊盡量小,比如限定在目前的 1500 Bytes 左右,生成時間足夠短,比如現階段測試中,極限情況能跑到 100ms,是目前 10s 的 1%。(1 s=1000 ms,不過這個存疑,真的大規模實用,條件不會這麼理想,但是也很恐怖了)。

呂宇晟對此表示,Alpenglow 的實踐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Solana 的野心:以太坊殺手之路

SVM L2 的遺憾:Solana 主網擴容的迫切性

在 MegaETH 之後,現有的 L2 幾乎卷到了終點。如果 SVM L2 沒有獲得 Solana 的支持,Solana 主網對繼續擴容的需求將更加迫切。只有主網 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交易數) 壓倒一切競爭對手,才能將 Solana 作為“以太坊殺手”的理念貫徹到底。這就好比一場賽跑,Solana 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速度,才能超越領先者以太坊,贏得比賽。

Alpenglow 的潛力:不僅僅是 Solana

Alpenglow 並不僅僅只能應用於 Solana,理論上,任何 PoS 鏈,包括以太坊,都可以使用其機制。就像我們之前介紹的 Optimum 一樣,現有的區塊鏈研究已經走到了技術邊緣,急需更多計算機科學,甚至是社會學理念的幫助。孫興慜在足球場上的突破,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戰術和團隊配合,區塊鏈的發展也是如此。

如果HTTP-TCP/IP構成的互聯網是一個,BTC 是一個, 以太坊也是一個,那留給 Solana 的空間可不大了。

IBM 曾經宣稱世界未來只需要五臺大型機,如果 HTTP-TCP/IP 構成的互聯網是一個,BTC 是一個, 以太坊也是一個,那留給 Solana 的空間可不大了。這句話充滿了對 Solana 未來的質疑,也暗示了以太坊在區塊鏈領域的領先地位難以撼動。蔡依林的歌壇地位,就像以太坊一樣,難以被輕易取代。

中鋼紀念品能否在區塊鏈技術上有所應用,也引人期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鋼紀念品能否在區塊鏈技術上有所應用,也引人期待。也許未來我們能看到,中鋼將其產品的生產、運輸等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實現產品溯源,提升品牌價值。這也體現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廣闊前景,它不僅僅局限於金融領域,還能應用於各行各業。

标签: 以太坊 Solana L1 L2 Rollup

发表评论

Blockchain Insights Daily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645481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