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央行“饮鸩止渴”式降息?真相远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加拿大央行降息?应对贸易不确定性,还是饮鸩止渴?
最近,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事儿在金融圈里炸开了锅。明面上,央行给出的理由是应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但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这真的是为了加拿大经济好,还是迫于压力,或者说是黔驴技穷?
贸易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
央行行长蒂夫·麦克莱姆(Tiff Macklem)在新发布会上将贸易冲突形容为“新的危机”,这话说得挺重。但危机之下,降息真的是万能药吗?回顾历史,2008年金融危机时各国央行纷纷降息,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现在的情况不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靠降息,恐怕难以解决结构性问题。更何况,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指不定什么时候又挥向哪个国家,加拿大能一直靠降息应对吗?
通胀幽灵若隐若现,降息风险不容忽视
降息的初衷是刺激经济,但稍有不慎,就会引来通胀这个幽灵。央行官员自己也承认,贸易冲突导致的成本上升,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推高物价。想想咱们老百姓,挣钱不容易,物价再涨,日子就更难过了。加拿大1月份CPI已经接近央行2%的目标,这时候降息,是不是有点火上浇油的意思?
经济学家Claire Fan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年不太可能出现利率竞相下调的局面。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大家都不是傻子,降息这招,用多了就不灵了。
财政政策缺位,货币政策独木难支
央行在内部会议纪要中也坦承,货币政策在贸易冲突背景下作用有限。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降息?说白了,还是财政政策没跟上。降息只能影响整体需求,而特朗普的关税针对性很强,受影响的行业和劳工需要更精准的扶持。这时候,政府的财政支出、补贴或税收政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加拿大联邦和省级政府可能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通过财政手段支持受冲击的产业,避免经济陷入衰退。但是,政客们真的会为了经济大局,牺牲短期利益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加拿大央行的这次降息,与其说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不如说是应对外部压力的权宜之计。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果加拿大政府不能拿出更有力的财政措施,单靠央行降息,恐怕难以摆脱贸易战的阴影。而且,通胀的风险,始终悬在头顶,让人不得不捏一把汗。
参考资料:
- 中金在线外汇网相关报道
- 相关经济学家的评论
- 加拿大央行官方新闻发布会及会议纪要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