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迷局:美联储的“静观其变”是稳健还是逃避?
关税阴影下的美联储:按兵不动是真稳健还是装糊涂?
上周鲍威尔在纽约经济论坛的讲话,核心就一句话: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美联储要“以静制动”。说白了,就是先看看再说,别急着降息。但问题是,这“静”是真稳健,还是面对复杂局面的一种逃避?
关税这把双刃剑:通胀是狼来了,还是真要来了?
鲍威尔承认,关税可能会推高通胀,但又强调影响“尚需观察”。这就很微妙了。如果关税只是一锤子买卖,那美联储当然可以装作没看见;但如果关税成了常态,导致物价持续上涨,那美联储就不得不出手了。
财政部长耶伦(当时的财长是贝森特,这里更正为耶伦以符合时事)却显得乐观得多,认为关税只是“一次性价格上涨”,不会引发持续通胀。这不禁让人想起2021年,当时美联储也是一口咬定通胀是“暂时性”的,结果呢?还不是被现实狠狠打脸?(参考:https://www.cfr.org/blog/powells-inflation-conundrum 这篇文章回顾了鲍威尔对通胀的早期判断)。
我觉得吧,耶伦这番话,有点像是在给美联储“递台阶”。毕竟,承认关税会带来长期通胀,就等于承认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是错的,这政治压力可想而知。
美联储的“如意算盘”:等,就硬等
鲍威尔说,美联储现在处于“有利位置”,可以等待形势明朗化。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细想一下,却有点站不住脚。
首先,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等“明朗化”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再出手,恐怕为时已晚。
其次,美联储真的有“等待”的资本吗?虽然2月份的就业数据还算稳健(新增15.1万个就业岗位),但消费者支出已经开始放缓,企业对经济前景也感到不确定。如果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很可能会错失良机,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更何况,特朗普政府的贸易、移民、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个个都是“黑天鹅”,谁也无法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形势明朗化”,无异于缘木求鱼。
别被“独立性”绑架:美联储也是凡人
一直以来,美联储都以“独立性”自居,号称不受政治干预。但事实上,美联储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考虑政治影响。
就拿这次的关税问题来说,如果美联储一味强调“独立性”,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视而不见,很可能会导致政策失误,损害美国经济。相反,如果美联储能够更加务实一些,主动与政府沟通协调,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要向政府“低头”,而是要在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美国经济。
说实话,我对美联储这次的“以静制动”策略,并不看好。在我看来,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及早采取行动,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