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诊断股价暴跌:AI概念褪色后的残酷现实
2月18日,迪安诊断股价遭遇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2%,最终收盘价报17.50元/股,跌幅达11.71%。此次暴跌并非个例,同日AI医疗概念股集体回调,思创医惠、嘉和美康等公司也受到波及。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迪安诊断股价此前经历的一轮非理性上涨。自2025年2月以来,受AI概念的炒作影响,公司股价持续飙升。2月12日,迪安诊断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泰证券组织的“迪安诊断‘AI+’业务布局与商业化展望”活动为股价上涨推波助澜。2月13日至17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0%,明显偏离基本面。
迪安诊断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基因诊断领域的先驱。2003年开始转型独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并逐步实现全国连锁化布局,形成渠道业务和医学诊断业务并行的模式。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回顾迪安诊断的财务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其业绩增长轨迹的转变。2017年后,公司净利润增速开始放缓。然而,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公司带来了短暂的业绩高峰。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但随着疫情的结束,检测需求骤减,公司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2023年,净利润暴跌78.56%。
2024年前三季度,迪安诊断营收92.58亿元,同比下降10.05%;净利润仅为1.31亿元,同比下降75.35%。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2.7亿元至3.7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公司将亏损主要归因于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及对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近年来持续攀升。2019年至2023年,应收账款分别为33.3亿元、45.3亿元、62.9亿元、99.6亿元和80.5亿元。2024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达到85.67亿元,半年内增加5亿元。其中,账龄在1至2年、2至3年、3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分别约为31.78亿元,占比相当大,潜在坏账风险不容忽视。截至三季度末,迪安诊断应收账款为83.6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49%。
迪安诊断股价暴跌,反映出市场对其业绩下滑和高额应收账款的担忧。AI概念的褪去,也让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审视公司的内在价值。此次事件也为其他依赖短期概念炒作的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避免盲目追逐热点而忽视风险控制。 未来,迪安诊断能否扭转颓势,将取决于公司能否有效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并探索新的增长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